勇做先行者,爭當排頭兵。中國能建葛洲壩三峽建設公司堅決貫徹落實中國能建《若干意見》和“1466”戰略,始終保持戰略定力,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打造突出工程建設能力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高標準推動國企改革三年行動走深走實,以更強的改革自覺補短板、強弱項,以更多的改革硬招增動力、激活力,以更大的改革定力抓落實、求實效。
2022年3月,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公布440家“科改示范企業”名單,三峽建設公司成功入圍。近年來,該公司以科技自強自立、價值創造為目標,全面推進“產融融合”“產信融合”“產技融合”,不斷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健全創新體制機制,激發科技創新活力。
發揮戰略牽引作用 以改革拓展企業發展空間
三峽建設公司被納入國資委“科改示范企業”名單
以加快轉型發展的“決心”,持續優化三大布局。面對水電市場規模急劇萎縮的嚴峻形勢,三峽建設公司敏銳洞察宏觀環境,結合行業發展趨勢和中國能建的總體布局,在持續強化水利水電品牌的同時,加強戰略資源調整,將水利水電施工領域的部分優勢生產力向房建、公路、市政等領域轉化,拓展更大發展空間,由單一水電業務向相關多元化建筑業務成功轉型,2021年公司主要經營指標中水利水電以外的建筑業務占比超過60%。
同時,調整所屬物流公司戰略定位,推動其聚焦價值創造,圍繞企業、主業,打造一體化工程物資供應鏈,完善企業管理鏈,整合重塑企業價值鏈,2021年,物流公司為公司節約物資成本近5000萬元,節約率達4%。
三峽建設公司獲評
中國能建2021年度“最佳經濟效益獎”
2021年,三峽建設公司主要經營指標均創歷史新高,在營收和利潤增長的同時,“兩金”總額、帶息負債、資產負債率保持平穩,獲評中國能建2021年度“最佳經濟效益獎”。
以提升工程建設能力的“初心”,深入推進專業化建設。只有專業化,才能破除“空心化”。三峽建設公司按照公司發展規劃,研究出臺專業化建設方案,大力培養專業人才,配置高端專業設備,做實做強研究院所,做強做優專業工程處,將工程處打造成專業設備的管理運維平臺、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平臺、技術成果的轉化平臺,培育核心競爭力。在大別山項目建設中,發揮專業工程處的施工優勢,僅用72天就完成了主體工程節制閘13個閘室、27個閘墩的澆筑任務,提前實現了安全度汛目標。
大力實施創新驅動和數字化轉型 以改革增強企業發展動能
項目數字化管理
完善科技創新體系,構建技術發展新格局。大創新大發展,小創新小發展,不創新難發展。三峽建設公司以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為基礎搭建研發平臺,依托工程項目,以BIM技術應用和智慧工地建設為抓手,大力推進工程施工技術研發、技術支持與服務、BIM技術研究與應用的有機融合,技術數字化發展格局雛形初現。
2021年,三峽建設公司水利水電、房建及新開工項目實現了“BIM+智慧工地”應用全覆蓋,聊城、大別山等項目實現了現場“人、機、料、法、環”管控融合,節約管理人員近15%,取得經濟效益約3200萬元。
白鶴灘水電站
轉變技術創新方向,打造企業競爭新優勢。三峽建設公司一改過去以攻克工程項目施工技術難題為主的技術研發方向,圍繞“降低生產成本、降低安全風險、提高產品質量、提高施工效率、提高項目效益”導向,借助數字化手段開展以工藝工序標準化、生產過程智能化等為重點的技術創新,重塑水利水電領域核心競爭力。
在烏東德、白鶴灘等“國之重器”工程建設中,三峽建設公司創新應用智能溫控、智能灌漿等系列智能建造技術及先進的爆破、錨固技術,攻克了世界最大跨度地下洞室圍巖穩定控制等一系列世界級難題,創造了一大批工藝工法,引領了行業技術新發展。
大壩智能溫控技術
加快項目數字化建設,增強創新發展新動能。三峽建設公司持續加大項目數字化投入,從測繪、鋼筋加工、拌和系統等入手,明確了智能化的應用場景及方向。全面實施項目數字化穿透管理,實現了施工進度動態控制、安全風險前置管理,促進了質量管理標準化、成本管理精細化。
在統籌促改革、穩增長上狠下功夫 最大限度挖潛增效
烏東德水電站
三峽建設公司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不動搖,統籌抓好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始終將穩增長作為首要任務,不斷提升企業經營質效。按照“全面履約、管住風險、管出效益、打造品牌”的總體要求,持續強化項目履約管理,推進重點項目大干快上、提質增效,全力以赴創收創利;按照“專業聚焦、區域深耕”的原則,優化市場布局,強化市場經營,全力以赴多拿快拿優質訂單,為全面完成穩增長目標奮勇爭先、多做貢獻。
三峽建設公司將立足“兩個大局”、心懷“國之大者”“企之大事”,不斷提高政治站位,全力沖刺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全面鋪開科改示范行動,打造改革引擎,厚積創新動能,以全面深化改革激發企業高質量發展活力動力,為實現中國能建“1466”戰略目標貢獻更大力量。